• 400-155-6338
  • 新学高考欢迎你

高考艺考生文化课补习价格-惊爆!教培界“高薪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
2024 年 9 月,河北一所私立学校的教师杨阳,在一个家教交流群里,看到了一则特别诱人的招募信息。说是要找老师线上辅导艺考生的文化课,一对三辅导,每节课课时费能有 600 元,要是一对五辅导,课时费更是高达 900 元。不过呢,要参与这个辅导得先预付 1000 - 3000 元的信息费。面对这么高的薪资诱惑,杨阳一开始心里直犯嘀咕,拿不定主意。

事件回顾:一场精心布局的“假学生”骗术

这时候,那个中介像是知道她在犹豫似的,不停地在群里晒出所谓的“课时费转账记录”,还跟杨阳解释说,学生们是“在培训机构通过投影上课”,所以不太方便开摄像头。这么一说,杨阳心里的顾虑慢慢就打消了。

和杨阳情况差不多的,还有好几百名教师,他们都陆续加入了济南海昇公司法人张某汕搭建的网课平台。上课的时候,大家都通过腾讯会议进行,可奇怪的是,那些学生从头到尾都只是用文字跟老师互动,既不开摄像头,也不语音交流。

到了 2025 年 3 月,张某汕突然说“资金链断裂”,然后就把教师群给解散了,还拖欠着老师们的课时费不给。这还不算完,老师们后来惊讶地发现,那些所谓的“学生”,竟然是张某汕花 50 元一节课雇来的“演员”,甚至同一个人还伪装成好几个学生,编造各种身份和学习需求来骗老师。

据大概统计,这次骗局里,受害者的损失少的有几千元,多的能达到上百万元。像杭州的中介李芩,因为给老师们垫付信息费,一下子就损失了超过百万。成都有个大四学生做中介,因为给这个平台推荐了 160 名教师,结果也被卷入骗局,自己得掏 50 万元来填补窟窿。现在多地警方都已经介入调查了,可这个涉案公司早就联系不上了,想要追回损失,难如登天。

观点分析:这骗局为什么能一路得逞?

精准拿捏行业痛点:高薪诱惑与信任消耗

现在教培行业竞争非常激烈,老师们对课时费高度敏感。张某汕就瞅准了这一点,设计出“艺考生补习”这样一个场景,正好戳中了老师们对细分市场的期待。而且他还弄了个“当天结算课时费”的噱头,利用了大家都想快点拿到回报的心理。

除此之外,他还伪造合作学校的资质,比如说带着老师们去参观山东同创帮课学校,装得像模像样的。甚至还拉拢一些真正的学生来兼职挂机,一步一步地给老师们编织了一个虚假的信任网。有个曾经参与挂机的学生就说:“张某汕让我们都自称是播音艺考生,每节课还得换不同的名字。”

技术工具成了“帮凶”:线上平台监管不到位

腾讯会议这些工具本来是为了方便教学的,可谁能想到,因为缺乏风险预警机制,反倒成了诈骗的温床。那些假学生上课的时候,就是高频率地打字,但跟老师没啥真正的互动,这样的会议场景,平台居然没识别出来有问题。而且老师们呢,因为教培行业有个“禁止私下联系学生”的不成文规定,还自己主动给学生“不开摄像头”找借口,结果正好被骗子利用了。

还有资金流转这块儿,也完全失控了。信息费都是通过微信、支付宝直接转账,没有第三方来托管。张某汕半年就收了一百多万,却根本没有机构去审查这些钱的流向。有个中介就无奈地说:“我们就跟搞传销似的,每推荐一名老师就能抽成 200 元。”

社会心理误区:对“专业身份”的过度信赖

老师们心里普遍都有个“专业性自信”的盲区。就像杨阳,一开始其实察觉到有点不对劲,但因为对方说话逻辑清晰,感觉挺懂教培行业的,就选择相信了。中介李芩呢,因为去线下参观了那个培训学校,就彻底放下了防备,哪知道那个校区就是张某汕借来演戏的“舞台”。大家对“同行”“业内人士”这种天然的信任,让这个骗局更容易隐藏起来。

防患建议:制度、技术与意识全方位加强

制度方面:给教培行业建个“明白账”

强制信息备案:以后应该要求网课平台把机构资质、师资合同、学生信息这些都进行备案,而且要让老师们能随时查询。就好比要是杨阳当时能在网上查到山东同创帮课学校合作的真假,说不定就能避免被骗了。

资金托管机制:可以参考房产交易的模式,规定预付款必须存到银行或者第三方监管账户里,然后按照课时的进度,分批把钱放给机构,这样就能防止那些机构空手套白狼。

技术升级:平台负起责,数据联起手

风险智能预警:腾讯会议这些工具得增加一个“教学场景审核”的功能,要是检测到那种高频率上课,但又没什么互动的会议,就得自动触发人工审核,或者给参与的人发防骗提示。

黑名单共享库:各个平台之间应该共享那些涉嫌诈骗的企业和个人的数据,省得骗子换个名字又来骗人。比如说张某汕之前就用类似的手段在教培圈活动过,如果有记录可查,说不定就能提前给大家提个醒。

公众教育:别信“高薪神话”,学会维护权益

“三不原则”推广:大家要记住,别轻信那种“零门槛高回报”的好事,别随便缴纳预付款,别跟那些没核实资质的机构合作。要是受害的老师们一开始就坚持“先试课再缴费”,可能损失就不会这么大了。

建立教师互助联盟:可以通过行业组织成立教师互助联盟,给老师们提供合同范本,还能查询机构黑名单。像成都那个中介,如果能通过联盟查清楚张某汕的背景,就不会盲目地推荐 160 名老师了。

教育不该是一场“骗人的戏”

这场骗局,暴露出来的不只是张某汕一个人的贪心,更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教育行业监管的不重视。当技术被用来造假课堂,信任被当成骗钱的手段,受伤害的不只是老师们的钱包,还有大家对教育公平的信心。

教育,本应该是培育希望的土地,不是用来割韭菜的地方。只有制度上把漏洞堵上,技术上提供支持,公众也提高警惕,这三方面一起努力,才能让那些骗子没地方藏,让教育重新回到“真诚育人”的正轨上。

版权声明

本站资讯除标注“原创”外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及网友投稿,版权归属于原始作者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提供您的版权证明和身份证明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侵权信息,谢谢.联系地址:9779166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