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400-155-6338
  • 新学高考欢迎你

高考艺体生文化集训费用-特长班门槛高,培训费

我是小林妈,平时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教育新鲜事。广州中考成绩公布的那天,朋友圈和妈妈群都炸开锅了,大家讨论得特别热烈。看到一个新闻报道,讲的是广州外国语学校招生变化,还有特长生政策引起的争议。名校招生线拉高、扩招方式调整,不仅让孩子们沸腾,家长们的心也跟着悬起来。

广州外国语今年第一批的分数线达到733分,比去年还高三分,而且今年还多了第二、第三批次招生,有些家长看着觉得是好事,感觉机会是不是多了点。可紧接着大家发现,名校的第二批、第三批分数线有可能比第一批还高,反而让竞争变得更激烈。一批没进,后面两批“卷王”们蜂拥而上,大家都不敢松懈一分一秒;名额看着多了,实则压力升级。还有家长关心特长生政策,比如广州市艺术中学,所有名额都安排在第一批录取,分数线只有488分,看起来比普通高中的最低线还低很多。但想进这所学校并没有那么容易,文化成绩不够,还得过艺术专业的测试,所有环节都得卡死分数和排名。有体育特长生资格的,文化成绩还能降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分。有家长看着觉得不公平,专业测试全凭评委一锤定音,里面到底凭什么、会不会有水分,大家心里难免打鼓。至于艺术专业的培训费用,有人说现在普通家庭不负担不起,真是考得起进不起。

我家孩子今年虽然还没中考,但身边不少同学都卡在要不要冲名校、找不找特长班的节骨眼。私下问问考过的家长,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有的以为名校扩招自己机会大了,复习备考更刻苦,结果录取线比去年更高,孩子心气差点儿没受影响。也有家长还在赌第二批次分数线能低一点,一到头来发现进退两难,孩子复读压力多大。家长群里讨论特长生录取,反复有人争意见,喜欢体育舞蹈的孩子被夸幸运,有特长能有“绿色通道”。普通学生家长埋怨条件有限,经济压力太大,拼起学费、培训、特长哪一样都不轻松。很多人担心,特长生制度没能真正让有能力的孩子受益,反倒成了部分人的自留地。

大家说的最多的,其实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。比如,有的家长觉得中本贯通项目很实用,638分就能进去,五年拿大专,后面再直升本科,对成绩中游的孩子很有吸引力。可是,大专和本科到底衔接得好不好,出来工作压力会不会更大,谁都说不好。见过有家长直接说怕孩子“读了一条捷径,出来又回到原点”。咱普通家庭没什么背景,最怕折腾几圈回头发现不值当。

我平时和孩子讨论成绩、升学的时候,其实远不止想着哪批次能上、哪个项目能走,更关心孩子到底擅长啥、喜欢啥,也愿不愿承受“内卷”带来的那种持续压力。扩招名校看起来好像给了更多机会,背后的马太效应却让孩子们更辛苦,拼分数、拼家庭资源、拼人脉,各方面都成了拉开差距的门槛。教育公平的问题,这两年大家真的是越聊越沉重。孩子问我,要不要也去试试艺术特长、体育特长班,我只能如实告诉他,如果不是真有兴趣,千万别为了升学去赶潮流。培训班的钱,普通人家咱出不起,时间和精力更拼不过那些早就布局的家庭。

这一届家长都很现实,知道上学这条路什么都靠“抢”、靠拼。政策调整带来的动静不是小事,分数线上下几分,都可能让孩子命运拐个弯。名校扩招、特长生门槛、分批录取,看起来多了条件,其实更“卷”内里。咱们辛苦供养一个中学生,从资料费用、兴趣班、补课费一直跟着涨,就希望孩子别被教育体制下的各种新花样折腾个痛快。

广州今年的中考扩招新政、特长生门槛和各种录取方式,名义上都想着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资源。实际上,政策还会引发很多争议。学校扩招了,大家更怕“高分进低录”,特长生降分,家长怕拼不过“关系”和资源,职业教育的新路出来以后,很多人都有顾虑。教育公平不只靠分数,也考验着每个家庭的底气。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还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
新政策到底让谁得利、让谁吃苦,终究还得看几年后的结果。现实里,普通家长面对“名校扩招”还是“一卷到底”,多点理性、少点焦虑,陪着孩子走靠谱的路才是真的。像我这种普通妈妈,只希望孩子在卷与不卷之间找到自信和快乐,不至于被分数和赛道限制了人生。

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

版权声明

本站资讯除标注“原创”外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及网友投稿,版权归属于原始作者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提供您的版权证明和身份证明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侵权信息,谢谢.联系地址:9779166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