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400-155-6338
  • 新学高考欢迎你

高考艺术生文化培训班-艺术跨文化传播的硬核干

互联网时代搞艺术传播的同行们都在头疼同一件事——在抖音快手上传个京剧表演视频,播放量连隔壁宠物博主零头都够不上。

国家艺术基金最近在京搞的这个新媒体运营培训班,请来中国传媒大学王延信教授拆解跨文化传播门道,算是给行业打了剂强心针。

王教授总结的六大法则里最扎心的要数"商促戏传"。去年河南卫视《唐宫夜宴》火出圈,本质上不就是把文化符号塞进大众熟悉的晚会形式里?但仔细想想,三星堆文创雪糕卖断货的时候,年轻人有几个真正了解青铜器背后的祭祀文化?这种商业化传播到底是稀释了艺术价值,还是拓宽了文化认知边界,实操起来确实难把握。至于"为传而变"这条,看看油管上那些魔改版《梁祝》混剪视频,百万播放量背后有多少是真正被戏曲艺术打动的?

教授提到的"势差原则"更让人心里咯噔。李子柒停更前在海外爆火那会,评论区老外都在夸中国田园生活美如画,可咱们自己人看视频总觉得是滤镜加太厚的农家乐。现在国家大剧院在TikTok教外国人比划兰花指,这种刻意制造的文化势差,和当年梅兰芳访美时穿着全套行头在百老汇演《天女散花》,本质上没啥区别吧?

文化传播这事说白了就是个大型真香现场。前脚刚笑话韩国人拿着泡菜申遗,后脚自己就得琢磨怎么把饺子文化包装成国际爆款。王教授说艺术传播不是非得你死我活,但看看现在各平台数据榜单,哪个非遗传承人不在为流量犯愁?或许真得像培训班里强调的,先把"和"文化基因翻译成算法能读懂的传播密码,再来谈什么文化自信。

版权声明

本站资讯除标注“原创”外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及网友投稿,版权归属于原始作者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提供您的版权证明和身份证明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侵权信息,谢谢.联系地址:977916607@qq.com